杭州

文章-智慧父母家教经验分享:心之所向 不偏不倚

热门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最新资讯>正文

智慧父母家教经验分享:心之所向 不偏不倚

    心之所向   不偏不倚



    撰稿:致远高级中 高三(10)班 唐晨飞家长

     陆怡娜

    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希望是未来,我抱着感恩之心迎接我孩子的高光时刻。我家大男孩阳光、帅气有担当,很大一方面取决于我们家良好的亲子关系。我觉得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根,是决定孩子一生幸福的底层密码。努力维护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我一直所追求的。

    一、给予温暖,不是要求更多的回报

    听到过这样一句话,“给孩子最好的温暖,是恰如其分的爱”,这个很难,真的很难。很多父母,也包括我自己,与其说是爱,不如承认是控制、是索取。

    儿子初中的几年,我几乎每天两点一线的生活,除了工作就是家庭,几乎所有的重心都在儿子身上,总觉得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为儿子付出了很多;嘴上说着没关系、继续努力,实际上透露出的失望和无奈儿子早已经感受到。我检讨自己、反思自己,母爱的纯粹和无私不该是这样的,母爱是不求回报的。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为何家会伤人》中说过:“爱只会导致好的结果,而不会导致伤害,导致伤害的一定不是爱。”如果给孩子的爱,过于严厉,或者过于放任,导致孩子伤痕累累,那跟没有爱孩子是一样的。









    二、学做“律师”,了解更多内心的需求

    有些父母看到青春期的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丰富多彩,父母要积极影响与教育孩子,不了解其内心世界便无从谈起。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诀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信赖和尊敬的朋友。

    许多家长对孩子青春期的懵懂往往如临大敌,于是往往会不冷静地与孩子谈,不许谈恋爱、不许玩手机、不许买没用的东西,结果却适得其反。我通常会和孩子敞开心扉,聊一聊为什么喜欢,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引导他如何度过积极阳光的度过人生中最美好的青春期。让亲子间的交流不刻意避开这个话题,而是让它公开透明,这样做反而是让家长更清楚地了解孩子对待这件事的态度和做法。

    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敏感期、叛逆期,孩子一叛逆,就容易与父母针锋相对。我们往往不能对孩子说:“我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你。”“你知道我很爱你,你不能辜负我的期望。”“我倾其所有,都是为了你。”等这些语句。对孩子说这种话,会让孩子产生很大压力,萌生叛逆心理。所以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一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一宗旨 。









    三、学会放手,雏鹰才能展翅高飞

    记得高一入学前的军训,儿子在训练期间皮带断了,晚间借着教练的电话想让我买了皮带给他送过去,对话中他听出来想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没有想送皮带的意思,“你不愿意送就算了。”挂断了电话,老公还埋怨说:“反正我们又没什么事,送过去也没事。”“没事,我相信他能解决的。”过了几天,儿子回到家,在整理衣服时我看到了一条绿色的编织皮带,“这是你新买的皮带吗?”“对的,军营里有,而且专门训练用的,不会断。”“是的,一看就很牢固。”“老爸的皮带我刚系没多久就断了,都没用力。”“皮的皮带不牢,还是你买的牢固,跟军装的颜色也很配。”“对的,真的很牢,我要把它放好,留着。”说着拿走皮带自己去放好了。儿子边说边笑,此刻我觉得不用太多言语,他应该是感受到了我对他的信任,肯定了他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想给孩子最好的爱,就要懂得让孩子独立,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懂得适当放手,适度管理。我们也不用打着这样是为了孩子好,是为了孩子的未来考虑的幌子,却并未注意到孩子的脸色日渐黯淡,心情日渐抑郁。孩子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知道自己的爱憎好恶,也会规划自己的人生路线。他的生活,他想自己安排;他的未来,他想自己打算。家长不能以爱为名,过度干预。如果父母学会放权,孩子才能自在成长,自由呼吸。

    世界很大、人生很长,心之所向、不偏不倚,让我们遇见更好的我们!









    审稿:石红霞

    编发:缪怡

    审核:钟祖华




    以上内容来源于“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公众号

    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上哪学团队(微信公众号ID: shangnaxue)原创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查学校 用上哪学
    反馈意见
    反馈
    成功恭喜您,申请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