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课堂中,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学习的内容也主要以前人已经总结好的学科知识体系为主。而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才是课堂中的体验者和创造者,项目化的实施正是践行这种教育方式的有效途径。上师大二实验一年级活动类项目《寻找我们的声音》,让孩子们尝试着在学习中寻找自我、展现自我。
生活中的声音丰富多彩,自然声、人造声、节日时商场喜庆的背景音乐、电影悲伤场景响起的惆怅旋律……孩子们从一个个生活中的声音实例了解到声音的无处不在、处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情绪……可是,哪些声音能代表着一年级天真的孩童,能代表班级为自我发声?孩子们进入了找寻属于自己声音的美妙过程。
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有的声音高有的声音低,有的声音美妙有的声音嘈杂?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摇头晃脑共读绘本《好安静的书》、《好大声的书》,理解了生活中要根据不同的场合掌握合适音量的道理,教师适时科普声音产生的原理,让孩子对声音的产生方式有了最基本的认识。
孩子们自发走入美丽校园,寻找校园里的声音并进行记录。哪怕是最最细微的声音,风吹过树梢的轻颤、池塘中小鱼欢快地吐着泡泡、教室中电扇的吱吱呀呀、教学楼中哥哥姐姐的琅琅诵读……没有一个细节能过逃脱孩子们灵敏的双耳。孩子们将捕捉到的声音进行分类,绘制成思维导图,灵感在此时闪现,思维在这一刻迸发!
头脑风暴开始了,哪些声音属于我们自己?哪些声音最能代表班级?思维导图的绘制自动将拥有相同想法见解的孩子划分在同一小组,班级之歌、美文诵读、舞蹈歌唱、悠扬器乐……
经过设计排练,一年级的声音发布会开始了!孩子们纷纷展现自我,都想为班级发声。而其中最让老师感到欣喜的便是两个班的小主持了,他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都是比较羞于表达自己的孩子,但这次站在台上的表现却是那样熠熠生辉!
伴随着雷鸣般的掌声,此次项目化学习圆满地结束了,我们在孩子们的身上看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闪光点,甚至有几个孩子用稚嫩的嗓音告诉老师:“无声也是一种声音呀,班徽就是一种无声的代表我们班级的语言!”“每天勤劳付出的值日生和勤练的写字也能代表我们的班级呀!”看着孩子们在探索中寻找自我,最终以自信的姿态展现出来,作为项目化课程实施的教师无比欣慰,也不禁反思有时我们是否低估了我们的孩子呢?这次探索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还将带领他们不断前行!
以上内容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实验学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