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文章-中考新政后,名额分配占比最大,哪些初中更有优势?

热门

中考新政后,名额分配占比最大,哪些初中更有优势?

    自从新中考政策出台,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疑问:名额分配到校,是不是选一个教育弱区,在一所普通初中里争取做头部学生,更容易拿到名额?

    借这篇文章,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中考新政下的名额分配。


    01 新老政策对比

    2018年3月,上海市教委公布了中考改革方案,其中家长们最关心的,也是对孩子未来升学影响最大的一项改革就是“高中招生录取改革”。

    一个变化是“五种变三种”。

    原来的提前批有自荐和推优,新政后,取消了推优,只有自荐。之前的零志愿和本区名额分配,被替换为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新的统一招生录取相当于之前的1-15平行志愿。

    另一个变化是“调整名额分配”。

    自2022年开始,中考的自招比例大幅降低,而名额分配占各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总数的50%-65%。这其中,有70%是分配到校的名额。

    我们以今年浦东新区建平中学的招生计划为例,比较一下中考新政前后的招生人数变化。

    建平中学今年招生总计划480人,其中自招计划192人(40%),零志愿72人(15%),名额分配72人(15%),1-15平行志愿144人(30%)。

    按照中考新政,区属市重点名额分配占比50%-65%,也就是240-312个名额。

    其中30%分配到区,即72-93个。而分配到区的这些名额里,90%-95%是分配到外区的,只有5%-10%分配到浦东新区,也就是只有3-9个名额给到浦东新区。

    分配到区的名额是全区竞争,浦东今年中考生2.1万人,这3-9个名额简直是杯水车薪,可以忽略不计了。

    另外70%分配到校,即168-218个。这些名额是分配到不选择生源的每所初中。浦东有139所初中,其中公办初中117所。在民办摇号前,不择生源的初中有113所(除去2所体校,以及上外浦外、上中东这2所非地段招生的伪公办)。

    也就是说,从2022年实行新的招生录取方式开始,有113所公办初中可以享受这部分到校名额分配。直到2024年,民办摇号的第一届中考生才可以参与到校名额的分配。

    这168-218个到校名额,如果每一所不择生源的初中都参与的话,一个学校只能分到1-2个名额。但实际上,是否每所不择生源的初中都有机会拿到建平中学的到校名额分配呢?

    根据今年建平中学名额分配投档分数线的数据,共有53所初中参与名额分配,其中民办初中5所,1所非地段招生的上中东校,实际参与名额分配的地段招生公办初中只有47所。

    按照现在的政策,名额分配是校长抓阄决定拿到哪所市重点高中名额的。不过随着名额分配比例的增加,我们推测,新政策实施后,占比最大的名额分配,不会继续沿用抓阄这种碰运气的方式。而且,也不是每所初中都能拿到理想高中的名额。

    接下来,我们以浦东新区为例,对名额分配进行一下推演,为各位正在帮孩子做教育规划的家长提供一些参考。


    02 名额分配到区

     先来看名额分配到区。目前,分配到区的名额有两类:推荐生和零志愿。

    推荐生给本区的名额最多,给外区的名额各不相同。而浦东新区是唯一一个几乎所有市重点高中都向其投放推优名额的行政区。一方面,浦东的中考生实在太多,外区资源需要向其倾斜;另一方面,浦东的生源质量也是受到市重点高中的普遍认可。

    今年上海市16个区的高中推荐招生计划共计4520个名额,浦东新区合计909个,占到20%。其中最给力的要数黄浦,给到浦东的推优名额136个。

    和推荐生不同,零志愿名额只投放给外区。今年上海市16个区的高中零志愿招生计划共计2355个名额,浦东新区毋庸置疑又是最多的,合计565个名额,占到24%。

    黄浦给到浦东114个零志愿名额,要知道黄浦区的零志愿名额一共只有189个,60%都给了浦东。再加上推优的136个名额,黄浦区给浦东新区贡献了250个到区名额,相当于给了浦东一所市重点高中,绝对是浦东众多中考生的头号救星。

    今年浦东一共拿到了推优+零志愿合计1474个名额,按照目前的中考政策,推优+零志愿合计占比35%-45%。而中考新政后,分配到区名额比例为15%-19.5%,也就是不到700个名额,只占浦东中考人数的3%左右。

    大家都知道,名额分配到区是区内竞争,头部初中的机会自然更多。即便现在民办摇号,民办的生源质量大不如前,但民办的优势在几年内依然存在。几年之后,随着生源的洗牌和公办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优质公办初中也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而那些普通初中,不管是目前的推优+零志愿,还是今后的名额分配到区,基本上都是无缘了。而1-15平行志愿也是区内竞争,普通初中依然没什么竞争力。

    唯一可以指望的,就只有名额分配到校了。

    接下来,我们分析一下名额分配到校,看看是不是普通初中的头部学生更容易拿到名额。


    03 名额分配到校

    目前的中考政策,区属市重点的名额分配到校占比15%,新政实施后,占比提高到35%-45.5%。浦东新区有5所区属市重点,今年名额分配招生计划共计372个。换算到中考新政后,分配到校名额为868-1128个。

    前面我们说过,在第一届民办摇号的中考生之前,也就是2022年和2023年,浦东的不择生源初中有113所。

    假设每个初中都有机会,并且根据中考人数按比例来进行分配,按照到校名额最高比例45.5%,也就是1128个名额来计算,看看每个初中可以分到多少名额。

    我们对名额进行了排序,可以看到,规模大的学校优势非常明显,建平西可以拿到50个名额,建平实验48个名额,每所市重点平均10个名额。而洋泾东校只能拿到6个名额,平均每所市重点只有1个。

    等到2024年,民办摇号的中考生也加入进来分一杯羹,公办拿到的名额就更少了。那些想象着读明珠对口初中更容易拿到校名额的家长,看到这里估计心凉了半截。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看上去名额多,但是要在几百上千人里考到前50名,竞争太激烈了!

    真的是这样吗?


    04 哪些初中更有优势?

    我们假设两所初中的录取比例是一样的,都是5%,一所学校有1000个毕业生,另一所学校有100个毕业生,大家觉得,是1000个人里考前50名容易,还是100个人里面考前5名容易呢?

    当然,如果说这1000个人都是牛娃,别说考前50名,就是考前500名都不容易。但是这些公办初中都是地段对口,并非掐尖筛选生源,大部分还是普娃。而牛娃并非是根据人数同比例增加的,所以基数越大,牛娃的竞争越小,大部分普娃都去做分母了。

    所以说,想要争取分配到校名额,在生源、师资、教学质量等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选择一所规模大的初中更有利。

    而另一方面,高中和初中有很大的区别。初中四年学习的知识总量,甚至不如高中一年的学习量。初中是义务教育,普及性是重点,目的是提升整体国民素质的基础。而高中教育的目标,尤其是重点高中,是向高校输送人才的。所以高中无论是知识量,还是难度,都和初中有巨大的分别。

    那些普通初中的尖子生,进入到高中后,往往会发现,原来遥遥领先的成绩已经不复存在,落差很大,很难摆正心态。

    而高中是有留级生的,这会给成绩靠后的学生更大的心理压力,想要翻身,想要付出非常大的努力和艰辛。

    当然,不排除普通初中出来的孩子,在高中里一样优秀,但是从概率来讲,这种可能性太小了。

    我的一个朋友的女儿,前两年在上海某郊区进入上中,而且是全区唯一的一个名额,真的是全家甚至全校的骄傲。可是进入上中之后,她发现身边的同学几乎都是名校一路上来的,追赶起来很吃力,成绩一落千丈,心理压力非常大,父母也是愁容不展,担心女儿可能连211都考不上。

    所以,那些以为普通初中的头部学生更容易拿到分配到校的名额,即便真的进去了理想的市重点高中,在高中里也会非常辛苦。而从优质初中上去的学生,相对来说更游刃有余。


    05

    由于篇幅的关系,我们这里仅以浦东新区为例,大家如果感兴趣,也可以按此方法,算算其他区的名额分配情况,这样自己为孩子制定教育规划的时候,心里也更有底。


    信息来源:上海学区房攻略,本文已获得转载授权,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上哪学团队(微信公众号ID: shangnaxue)原创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查学校 用上哪学
    反馈意见
    反馈
    成功恭喜您,申请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