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华附红色故事·追忆百年峥嵘 | 曾生校友: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东江纵队司令员
华附红色故事·追忆百年峥嵘 | 曾生校友: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东江纵队司令员

你打开了 华南师大附中 ▎
总第 1143 期图文,总第 2442 篇消息 ▎
今年第 161 期图文,第 260 篇内容 ▎
聚清芳华 源远流长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简称“华附”)坐落于白云山麓,珠江水畔,根植于源远流长的岭南文化。追根溯源,华附前身乃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的广州格致书院。时值动荡之秋,世间离乱,作为一所新型学校,广州格致书院大胆引进西方教育理念,倡导科学教育,开启民智,革旧除弊,破封建教育之腐,开岭南新教育风气之先。
建校后我校又数度扩建、合并、更名:1952年,伴随着全国院系大调整,从广州格致书院衍变而来的岭南大学附中,与中山大学附中、广东文理学院附中、华南联大附中四校合并,定名为华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1982年,更名为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一直至今。
华南师大附中沿革一览表
革命时期的华南师大附中,涌现出一批批革命英雄,造就了一个个红色经典故事。时值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我校将以“百年忆峥嵘”为主题,讲述华南师大附中的红色故事,缅怀先烈,发扬英雄精神,传承党的红色基因。
---------------
华附红色故事,追忆百年峥嵘(三) ▶▶
华附校友 | 曾生 |
能讲一口流利英语的东江纵队司令员
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
百年党史
英雄礼赞
曾生
曾生(1910年12月-1995年11月20日),原名曾振声(另说曾振华)。深圳坪山(原深圳龙岗坪山镇)客家人。1929年赴广州考入中山大学附中(华南师大附中前身之一)。著名的东江纵队司令员。
视频:1945年,曾生率领东江纵队,挽救了数以万计盟军将士的生命
▋ “我是一个中国青年,应该读中文学校!”
曾生,原名曾振生,1910年12月19日出生于广东省惠阳县坪山乡(今深圳市坪山新区)。他在家乡和香港读完小学,后去澳大利亚读初中。1928年,曾生回到家乡坪山,作为少年归国的华侨,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
此时,从小就敬仰孙中山先生的曾生提出要去中山大学读书,他对父母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是一个中国青年,应该读中文学校,将来要为中国的振兴做出自己的贡献。”1929年赴广州考入中山大学附中(华南师大附中前身之一),后升入中山大学文学院。
在中山大学学习期间,曾生被推举为中大员生工友抗敌救国会主席、广州市抗敌联合会主席。在此期间,曾生往返香港,参加领导香港海员工人运动。1936年10月,曾生在广州加入中国共产党。
从此,他的命运就与中国共产党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1937年7月,曾生从中山大学毕业,继续组织和领导香港海员工人运动。1938年1月,曾生任中共香港海员工委书记。
▋五支土枪奋起抗日 说服母亲卖田养兵
1938年10月,日军入侵华南占领广州,曾生在上级党组织指示下,返回家乡坪山,组建了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扛起抗日大旗,担负起在东江地区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使命。
游击总队成立时,一无武器二无军饷,游击队员仅有几十人。曾生只好与族人商量,把祠堂拥有的五支土枪和两门土炮、六个土礼炮拿去充当最初的抗日武器,唯一像样的一支左轮枪,是他父亲的遗物,为曾生私人配带。
“生叔带人回来磨自己家的谷子,然后煮一顿‘油盐饭’吃了,每人带一袋米走了。”曾生将军同宗侄子、现年82岁的曾马权回忆道,游击队成立时不但缺武器,也缺粮食,曾生便将自己家里的粮食送给游击队,曾母知道后暗暗流泪,但并未阻止。
后来,在游击队经济困难时期,曾生将军把家里剩下的三亩良田全部卖掉了。之前,曾生对母亲说:“没有国哪有家啊!”深明大义的母亲将地契交给曾生后,哭了三天三夜,因为这是曾家最后的生活来源了。
“说来也巧,曾生所卖的三块田,恰好是现在东江纵队纪念馆烈士英名碑至曾生祖屋之间的地段,而曾生像恰恰位于第一、第二丘田的田埂上,似乎有‘收复失地’的味道”。
▋营救文化名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日军一占领香港,便立即封锁香港至九龙的交通并实行宵禁,大肆搜捕爱国人士和抗日志士。
根据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指示,曾生等人负责组织展开了一场秘密大营救。东江纵队经过艰苦努力胜利完成任务,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夏衍、戈宝权、千家驹等800多名文化名人,在国内外产生了极大影响。
《文化名人大营救》油画
茅盾在《脱险杂记》一文中称这次营救工作是“抗战以来(简直可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这次营救,及时保护了一批中华民族的优秀人才,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加强全民族的抗日团结,具有深远意义。
▋东江纵队:“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1943年12月东江纵队成立,曾生担任司令员。东江纵队曾成功营救受困于香港的文化界名人和爱国人士,配合盟军的作战行动,帮助盟军搜集许多杰出的情报。另外,游击队员营救英军战俘、美军飞行员和国际友人,蜚声海外,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
一次在打扫战场时,游击队员们想降服两匹鬼子战马,不料战马竟将几名战士咬伤和踢伤。于是,指挥员下令将战马击毙,抬到坪山市场,利用收市后的卖猪肉档宰割。战士大多没有尝过马肉,兴高采烈。曾生笑谈道:“你们都知道我喜欢吃狗肉,但我更爱吃鬼子的马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曾生被朱德总司令指定为华南抗日纵队代表,接受在粤日军投降。
朱德总司令在给侵华日军总司令岗村宁次的命令中指出:“在广东的日军,应由你指定在广州的代表,至华南抗日纵队东莞地区,接受曾生将军的命令。”这充分说明了东江纵队和曾生在抗战中的重要地位。
1945年,朱德总司令在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克尔中尉(左)脱险后和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中)合影
曾生夫妇伉俪情深,妻子阮群英追随曾生的脚步走上革命道路,与曾生同甘共苦、并肩作战。在她的带领下,六个弟弟妹妹也先后加入革命队伍。
▋没有上过一天军校的将军,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做出重要贡献
1950年,党中央作出抗美援朝的决定之后,两广纵队的指战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接受了抗美援朝的任务。曾生同志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副军长。
1955年9月,新中国首次举行授衔仪式,曾生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6年6月24日,周恩来总理下达命令,任命曾生为海南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曾生志于建设正规化的国防军,把海军建设搞上去。
1960年曾生担任广东省副省长兼广州市市长,当时正处于暂时经济困难时期,曾生受命于困难之际,不遗余力建设广州。在任期间进行了诸如水上居民迁陆和改造木屋区,爱群大厦的扩建和广州宾馆的兴建,整顿改造珠江两岸,整治改造和建设道路交通设施,园林绿化建设,白云机场扩建工程,新火车站的建设,广州电视塔和地下工程即人防第九号工程等多项重大工程项目,有力地促进了广州的发展。
1964年曾生(左一)视察东江至深圳供水工程
1982年曾生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第一、二、三、四、五届全国人民代表,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
改革开放初期,1978年9月,身为交通部部长的曾生兼任香港招商局董事长,他提议由袁庚担任常务副董事长,主持招商局的日常工作,坚决支持袁庚创建蛇口工业区,为全国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做出重要贡献。
在曾生和袁庚的努力下,招商局在深圳蛇口创建工业区,开启了“蛇口方式”,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率先对外开放的窗口。可以说,曾生为蛇口最初打开一道改革的“口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要铭记一切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贡献的英雄们,
崇尚英雄,捍卫英雄,
学习英雄,关爱英雄,
勠力同心
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在颁发“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仪式上讲话
华附红色故事 追忆百年峥嵘
- End -
▌素材来源:华南师大附中建校120周年、130周年纪念画册,等
▌收集整理:佘梓洁 李芸
▌编辑排版:卫嘉瑜
相关链接:
-
-
-
-
华附红色故事·追忆百年峥嵘 | 华附校友林基路,铁骨丹心血洒天山 -
【广州教育纪实献礼70周年】华南师大附中:百年红色教育贯穿始终
-
承传百年红色基因,恪守为国育才使命:中国工农红军华南师大附属红军中学授旗授牌仪式隆重举行 -
华附2021少先队“清明”队日活动: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
华南师大附中第三期“青马工程”培训班第五课:追忆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
征集聚清故事 | 欢迎亲们赐稿
信箱:hf_tougao@163.com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本公众号
以上内容来源于“华南师大附中”公众号
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上哪学团队(微信公众号ID: shangnaxue)原创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