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文章-转动地球 —— 宝山世外(初中部)六年级地理学科活动

热门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最新资讯>正文

转动地球 —— 宝山世外(初中部)六年级地理学科活动


          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认识地球是初中地理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落实“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今年暑期,宝山世外六年级学生大显身手,利用生活中的许多素材动手制作了简易的“指尖地球仪”,并初步体会到了地理学习的乐趣与意义。

          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同学们的作品吧!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严丝合缝的过程未必是地球仪制作的唯一标准,正球体也未必是地球仪外观的唯一形式。除了传统的铁丝和泡沫塑料球,饮料瓶、瑜伽弹力球、灯笼、3D打印......都成为了学生地球仪制作的原材料:取自生活、源于生活,不仅环保,更拉近了学生与地理学科之间的距离。

          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使用的不同步骤、参照的不同对象,都反映了个体间学习思维的差异,这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借鉴价值。



          为了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了解地球外形,宝山世外地理备课组把一些关于地球的基础知识,以及制作简易地球仪的方法在地理课堂上及时与同学们讲解,以此更好地掌握经纬网知识点。

          老师利用学生制作的地球仪作为教具,通过课堂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经纬线的真实形状(下图)。

          “为什么在制作地球仪的过程中,你们不是拿一张平面地图直接包裹住泡沫塑料球,而是用柳叶状的纸片,或者将大洲轮廓剪下来再贴上去?”在《纬线和纬度》这节课的开始,老师通过播放同学们在暑期活动中录制的视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对于学习思维处在成长阶段的六年级学生来说,需要一定的切换能力。

          让学生动手制作简易的地球仪,主要有下三点优势:

    1.落实地理学习的基础知识,包括经纬网、七大洲、四大洋、地球自转方向等等。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学内容的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从二维平面向三维立体的空间感。

    3.学生手脑并用,不仅加深了对地理基本知识的理解,还能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做到知行合一。

          小小的简易地球仪承载的是大大的世界,让地球“转”起来,让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宝外孩子都能愉悦地享受学习地理的过程。



    编辑、撰稿:徐悦廷

    审核:沈丽琳


    以上内容来源于“宝山世外”公众号

    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上哪学团队(微信公众号ID: shangnaxue)原创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查学校 用上哪学
    反馈意见
    反馈
    成功恭喜您,申请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