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文章-本部 | 鹌鹑孵化之旅——记我园小三班生成课程的开展

热门
当前位置:首页>文章>最新资讯>正文

本部 | 鹌鹑孵化之旅——记我园小三班生成课程的开展



    世界在慢慢变化,

    万物在自然生长,

    在孩子们的眼里,

    生命简单而充满未知,

    见证一次次生命的诞生,

    是奇迹、是美好。


    课程缘起



        在音乐活动《小小蛋儿把门开》中,歌词“小小蛋儿把门开,开出一只小鸡来……”引起了孩子们的注意,纷纷讨论起来。

    烨烨:小鸡不是鸡妈妈生的吗,怎么从蛋里出来呢?

    瑶瑶:小鸡是鸡蛋变出来的。

    诺诺:为什么呢?

    鹏鹏:小鸡把蛋壳弄破,自己出来的。

          基于幼儿的兴趣,教师通过语言活动《诞生啦》,让幼儿在听听、看看、猜猜的情境中,理解诞生的意义,并知道有小动物是蛋蛋里面孵出来的。在活动后,孩子提出要孵化小动物的想法。

    昊昊:孵小鸡吧,小鸡比较可爱。

    琳琳:我选择鸭子。

    柔柔:我见过一种蛋,小小的,上面有花纹的。

    琳琳:那是鹌鹑蛋。

    雯雯:我想孵化小鸡!我想孵鹌鹑!

    教师:我们来投票来决定吧,哪种票数高的就孵哪个。

    在老师的帮助下,

    我们利用电脑一键生成投票结果,

    开始启动鹌鹑的孵化计划。


          教师的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小班幼儿对一切事物都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但兴趣的发展和维持需要教师给予不断的支持和引导,让幼儿能够在充足富裕的外部条件下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前期准备



    // 购买受精鹌鹑蛋

           投票结束后,接下来开始购买鹌鹑蛋啦!原来,只有受精鹌鹑蛋才能孵化出鹌鹑。于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我们在神奇的互联网上购买了三十个受精鹌鹑蛋。


    // 了解孵化机

    柔柔:这是烤香肠的机器吗?

    渝渝:不是,这是用来孵鹌鹑的。

    鹏鹏:可是要怎么用呢?

    昊昊:把蛋放里面就好了吗?


           在等待受精鹌鹑蛋的过程中,孩子们研究起了鹌鹑孵化器,了解孵化器的原理,知道了孵化器通过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提供良好的孵化环境来促进鹌鹑的孵化。

    // 种蛋

    芝芝:你看,原来鹌鹑蛋是这么小的。

    琳琳:上面还有花纹。

    烨烨:我吃过鹌鹑蛋,里面有蛋黄的。

    鹏鹏:这个不能吃,因为要拿来孵鹌鹑的……

            等待了几天的受精鹌鹑终于到了,孩子们小心翼翼的打开快递箱,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种蛋前的注意事项。原来,在孵化的过程中,翻蛋有利于鹌鹑的孵化哦。

        在大家的期盼中,每个孩子都种下了一个受精鹌鹑蛋,让我们一起期待新生命的成长吧!


          老师的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教育者为幼儿的科学活动创设宽松的物质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各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



    鹌鹑的孵化过程



          蛋宝宝进入孵化箱,需要经常关注孵化的温度和湿度,温度低了 ,就需要加水。

    源源:老师,你看,蛋宝宝在转呢。

    灏灏:是呀,孵化器正在翻蛋呢。

    柔柔:看起来好像有点干,我来给蛋宝宝加点水。

            在等待鹌鹑破壳而出的时间里,孩子们每天都积极地去观察鹌鹑蛋,认真按照孵化要求保持孵化的湿度,及时喷水,观察鹌鹑蛋的变化。

         在鹌鹑蛋准备落盘时,孩子们更是寸步不离的观察,在老师的帮助下小心翼翼地帮助鹌鹑蛋转移“阵地”,落盘成功。


           老师的思考:《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教师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在本次孵化鹌鹑之前,我们给幼儿提供了亲自体验观察、实际操作孵化,在老师的帮助下亲自记录鹌鹑的生长日龄图,每位幼儿都通过不同的方式参与了本次鹌鹑的孵化过程,观察能力和注意力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孵化的瞬间和意外



    // 鹌鹑宝宝出世

    柔柔:哇塞,我看到了一只小鹌鹑出来了!

    鹏鹏:我看到旁边有一个蛋壳裂开了,

    逸逸:有小鹌鹑在里面!

          在孩子们细心的照顾和仔细的观察下,在周五的早上终于迎来了第一只破壳而出的鹌鹑宝宝。紧接着,第二只,第三只鹌鹑宝宝也陆续出生,孩子们兴奋的看着啄碎蛋壳出来的小鹌鹑,感知生命的神奇和美妙。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尝试用符号记录鹌鹑破壳的时间和数量,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一件意外,有一只刚出生的鹌鹑“去世”了,于是孩子们开始猜想……

    芝芝:鹌鹑宝宝怎么不动了,它怎么了?

    琳琳:它生病了吗?

    源源:它饿坏了吧,它都一直没有吃东西。

    灏灏:不对,它在睡觉。

    烨烨:我们一起叫醒它吧,起床啦,起床啦……

        无论孩子们怎么呼唤,鹌鹑宝宝怎么都一动不动了,于是孩子们开始仔细观察孵化器,尝试找出原因。在教师的帮助下,我们了解到:鹌鹑宝宝刚出世时,由于体质较弱,适应不了新的环境而导致“去世”的。在孩子失落的同时,向同伴约定好,一定保护好剩下的鹌鹑宝宝。

         另一边,对于已“去世”的鹌鹑,孩子们也讨论了各种各样的处理方式。

    正正:我们给它安一个家吧。

    源源:可以把它放在水里。

    柔柔:放在水里的话,水会脏哦。

    昊昊:那我们把小鹌鹑埋在土里吧,这样就不会污染环境了。

    灏灏:可是要埋在哪里呢?

    逸逸:在操场西的水车池旁边有一棵树,我们可以埋在树下。

    琳琳:这样我们想它的时候就可以去看它了。

           在教师的帮助下,孩子们选择了在龙眼树下给小鹌鹑“安家”。教师也借此意外对孩子进行了一次关于尊重生命的教育,让孩子懂得生命的珍贵和脆弱。在整个鹌鹑孵化的过程中,孩子们能够仔细观察,认真记录,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积极思考,团结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老师的思考: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使用图表的形式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对出生鹌鹑的数量有更好的了解。在记录的时候通过教师的帮助,使用小鹌鹑的贴纸记录鹌鹑破壳而出的数量和时间,进一步得到了关于数的认知发展。

           在鹌鹑宝宝破壳的时候由于气温或者孵化过程中的一些不当行为造成了鹌鹑的死亡。孩子们发现了鹌鹑的“死亡”,教师通过图示引导幼儿思考,通过具体的图像帮助幼儿理清问题解决的思路,做好计划,让幼儿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同时这也是一个非常难得的生命教育的契机,教师及时抓住机会,以此为案例,让幼儿在实际情景中感受生命的到来和消逝,体会生命的脆弱,知道生命的珍贵,懂得好好爱护生命,保护自己。



    照顾鹌鹑宝宝



    // 制作保温箱

         继第一只鹌鹑宝宝“去世”后,孩子们和老师通过网络查找照顾鹌鹑宝宝的方法,原来,刚孵化的鹌鹑还不能适应外面的温度,需要生活在保温箱里。于是,孩子们开始讨论给鹌鹑宝宝制作一个“家”。

    正正:鹌鹑宝宝的家要很大才行,这样它才可以在里面玩游戏。

    柔柔:还要准备张被子,它们冷了就可以盖被子。

    昊昊:记得要准备点零食哦,这样鹌鹑宝宝就不会饿了。

         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观看了保温箱的制作视频,并讨论制作保温箱需要的材料。于是,孩子们踏上了寻找材料的路程。

    在教具室成功找到纸皮箱和泡沫

    和同伴们分工合作,

    一起给小鹌鹑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家”,

    让小鹌鹑可以安全地成长。


    // 意外事件

          周一的早上,潼潼发现有部分的小鹌鹑“消失”了,该事件引起了孩子们的猜想……

    柔柔:我们的鹌鹑宝宝为什么少了好多只?

    烨烨:是不是有人拿走了?

    鹏鹏:可能是被魔术变走了。

    诺诺:剩下的鹌鹑宝宝还会不会不见?

    正正:我们要保护它们!

          原来,由于自制的保温箱放置在较明显的位置,导致有部分的小鹌鹑受伤“去世”。孩子们知道这件事之后非常伤心,认真思考和观察,和同伴一起合作对保温箱进行了更完善的改造,希望我们的鹌鹑宝宝能更安全的长大!


    // 称重

    琳琳:鹌鹑宝宝好小呀,它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衣衣:它的身体都长毛了。

    桐桐:你看,它的翅膀都长大了。

    老师:怎么样才能知道鹌鹑有没有长大呢?

    柔柔:我们可以看上次高的和矮的长方形(电脑生成的统计图)。



           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利用电子秤和一体机,生成出鹌鹑成长重量柱形图,更直观地观察到鹌鹑的变化。


         老师的思考: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从了解保温箱,寻找材料,到后来的合作制作保温箱,在一步步地深入了解新生鹌鹑生存所需环境的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与团结协作的能力;而教师适时投放的电子秤,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鹌鹑在生长过程中的重量变化;而利用电脑生成的鹌鹑重量柱形图的制作和观察,能让孩子了解一种比较直观的观察方式,进一步丰富幼儿的表征方式。




           本次孵化鹌鹑之旅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孩子们从一开始的懵懂计划,到一步步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查找资料,了解孵化知识,亲自观察记录,在成功孵化鹌鹑的过程中收获了能力的发展,也在交流和讨论中增进了和同伴之间的感情。


    原稿提供:苏晓丹、邓惠、张晓玲

    图文编辑:陈丽媛

    文章审核:宋媛


    以上内容来源于“广州市花都区圆玄幼稚园”公众号

    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上哪学团队(微信公众号ID: shangnaxue)原创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查学校 用上哪学
    反馈意见
    反馈
    成功恭喜您,申请提交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