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蒙台梭利教室中的“日常生活区”,到底是怎么设置的?KA儿童之家带你走进蒙氏教育日常生活区Practical Life Area
蒙台梭利教室中的“日常生活区”,到底是怎么设置的?KA儿童之家带你走进蒙氏教育日常生活区Practical Life Area

蒙台梭利教室中的“日常生活区”,到底是怎么设置的?
——KA儿童之家带你走进蒙氏教育日常生活区
最好的教育来源于生活。
——玛丽亚.蒙台梭利
日常生活区是蒙台梭利环境中特有的、最为重要的区域,
目的是给予孩子“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
帮助孩子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学习必要的生活技巧,
从而形成独立的品格。
每一份日常生活工作的背后,
都蕴藏着更为重要的意义。
当一个孩子刚刚来到一间蒙氏教室,
老师最先为他介绍的便是日常生活区的工作。
不仅是因为这个区域的工作与孩子们日常的家庭环境极为相近,
更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独立性、动作协调性,
为其他区域的深入学习做好准备。
磨练中的小成长
什么是照顾自己?
照顾自己是指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是儿童从依赖到独立的过程,
即儿童从依赖成人的帮助到学习认知,
照顾自己的衣食住行的历程,
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
一起来看看,
KA儿童之家的小朋友在教室里是如何照顾自己的。
入园后,折叠衣服难不倒我
想吃鸡蛋,自己动手剥哦
看,IC班的孩子自己倒牛奶完全没问题
清洁手帕我能行
自己清洁盘子
IC班的孩子洗手很熟练
饭后主动去刷牙
熟练地打“蝴蝶结”
照顾自己是独立的开始,
照顾自己为孩子提供进入教室的入门引导,
不是像在家等妈妈或家中老人来服务自己,
而是以一个一个的工作,
在已经固定的程序和组织方式下独立完成。
当幼儿不能独立完成照顾自己时,
则会影响到幼儿对自己肢体协调的自信,
并且会有连锁反应,
引起幼儿的畏难情绪。
做环境中的小主人
照顾环境,
是指以人类之外的其他生物、无生命的物体为对象,
让孩子学习美化、打扫、整理环境的方法,
并且掌握照顾、饲养、管理动植物的相关技巧。
例如,洗漱、熨烫、浇水、照料动植物等工作。
给蔬菜浇水
插花
擦洗叶子
照顾植物
装饰环境
清扫灰尘
种植蔬菜我也行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能够适应社会,
所以我们要帮助孩子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和照顾自己、照顾环境的能力,
照顾环境会给孩子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
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环境发生了改变,
并有机会参与到照顾环境中的一些事情,
有助于建立归属感。
基本动作训练
所谓动作教育,
就是让孩子联系日常生活中所做的基本动作,
它是其他三个练习活动的基础。
动作教育中,
孩子不仅需要练习手指的动作,
而且连整个身体的活动都包括在内。
例如敲、站、坐、挤、拧、倒、切、缝等。
切的工作
敲的工作
挤的工作
拧的工作
绕的工作
缝的工作
折的工作
滴的工作
食物制备
倒的工作
通过长时间操作感兴趣的工作,
培养幼儿的专注力。
专注力的集中,
包括对细节的关注并掌握一些精细动作的技巧。
通过操作教具后的“物归原态、物归原位”,
培养幼儿良好的秩序感,
“秩序”是可以帮助孩子们有效学习,
有效做事。
优雅与礼仪
社交礼仪,
是为了使孩子的社会生活能顺利进行,
让孩子学习人们在生存及生活中必要的礼仪、规则等。
教师以人为对象,
教给孩子社会的礼仪、规则。
这部分的教育基本的要求是,
自己的行为不能给别人添麻烦,
言语不使别人感到不愉快,
能站在别人的立场思考问题。
例如打喷嚏、致谢、道歉、用餐礼节的方法等。
通过日常生活区的工作主要培养孩子四种能力:
0-秩序(order);
C-手眼协 (coordination)
C-专心(concentration)
I-独立(independence)。
蒙台梭利指出,
教育者最重要的责任就是“帮助孩子学会帮助自己”。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
都不应该取代或包办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
以免养成过分依赖和懒惰的习惯。
日常生活工作应得到足够的重视,
不仅仅因为孩子们孜孜不倦地学习和掌握这些技能,
也在于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快乐地掌握这些技能,
为日后具有核心意义的人类能力的建构和发展做间接准备。
文字:美洲鳄班
Article from American Alligator
KA幼儿园
等你来体验
以上内容来源于“WizKids 儿童之家”公众号
查看更多

声明:本文由上哪学团队(微信公众号ID: shangnaxue)原创整理制作,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否则追究法律责任。
